新聞:鴻海(2317)因中國查稅、查地,股價跌破百元大關,現在稍微反彈,但力道不強。
中信評論:合理股價要考量基本面與財務面,比如營收、獲利與本益比(PE)外,成長性更是重要。對股權評價來說,未來成長性是決定公平股價的關鍵因素,因為它涉及評價模型的永續成長率的高低,所以必須謹慎選取。
若從本益比觀點衡量,就是「本益成長比」(PEG),它用來評估股價是否便宜。PEG=本益比/EPS成長率。PEG的值在1附近,代表股價合理;超過1.2有高估嫌疑;低於0.8可能低估,具投資價值。EPS成長要依據3至5年的複合成長率。
鴻海過去EPS成長率5%,本益比10倍,換算PEG等於2(=10/5),這樣不算便宜。如果EPS無顯著成長,本益比沒太大意義,這時看股價淨值比(PB),鴻海目前PB為0.97,如果沒有成長性,這是在合理股價範圍內。
鴻海組裝PC、NB、手機的需求量都很大,但不再高度成長,而且有被瓜分危機,比如,蘋果扶持中國的立訊(002475.SZ),據稱富士康鄭州廠明年生產規模將比今年減少35至45%。
鴻海與裕隆研發的電動車,第一款國產電動車將問世,若能接到代工大單,成長率就能明顯拉升,但無法貢獻獲利,股價回到2018至2020年區間也是有可能的(70-90元)。
評估股價困難就在於此,這也是股價波動的原因。想在事前合理評估成長性,需要縝密的內外部環境分析,而且要不斷更新現況,更不要執迷自己想要的資訊,若出現與自己想法反面的資訊,也要同等看待,這樣便可情緒穩定看待股價波動,知道進退。
關於中信:資產鑑定業務專注企業上市櫃興櫃、現增、併購價格的合理性。